烫画工艺的效果与材料选择密切相关,不同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成品的色彩还原度、耐用性和质感。以下从墨水、烫画膜、热熔粉三类核心材料出发,分析其关键要求及对烫画质量的影响:
墨水是烫画图像的 “灵魂”,其性能直接决定图案的色彩表现、附着力和耐候性。
核心要求
优质墨水需具备高色浓度,确保打印图案色彩鲜艳、过渡自然,尤其对渐变色、照片级图像的还原至关重要(如 CMYK 四色墨水需精准配比)
应用场景:高端定制服饰(如设计师品牌)需选用进口颜料墨水,色彩色域更广,而低端快消品可使用染料墨水降低成本。
墨水需与喷头(如爱普生 3200/4720 喷头)匹配,避免堵塞或洇墨。颗粒细腻(粒径<1.5μm)的墨水可实现更高精度打印(如 600-1200DPI)。
风险提示:劣质墨水易导致喷头损耗,增加维护成本,甚至影响图案清晰度。
需通过 GB/T 3921-2008(耐皂洗色牢度)等测试,确保高温烫印后图案不易褪色、开裂。纺织专用墨水需具备良好的纤维吸附性,尤其适合棉、涤纶等面料。
出口产品需符合 OEKO-TEX® Standard 100 等环保标准,无甲醛、APEO 等有害物质,适用于母婴、贴身衣物场景。
烫画膜是图案的物理载体,其材质、厚度和涂层直接影响转印效果和手感。
核心分类与要求
PET(聚酯薄膜):最常用材质,透明度高、耐高温(耐温 150-200℃),适合高分辨率图像(如 50-100μm 厚度)。
TPU(热塑性聚氨酯):弹性优异,适用于弹力面料(如运动服、泳衣),耐拉伸不易断裂,但成本较高。
PVC(聚氯乙烯):成本低但环保性较差,逐渐被淘汰,仅用于低端一次性产品。
底涂(Primer):增强墨水附着力,防止图案边缘模糊(如丙烯酸酯涂层需均匀涂布,厚度 2-5μm)。
覆盖层(Cover Coat):烫印后形成保护膜,提升耐磨性和光泽度(光面 / 哑面可选,厚度 3-8μm)。
透明膜需透光率>90%,确保浅色面料下图案清晰;白色膜需遮盖力强(白度值>85),适用于深色面料。
膜面平整度影响转印精度,厚度公差需控制在 ±3% 以内,避免出现褶皱或气泡。
热熔粉是连接图案与面料的 “桥梁”,其熔点、颗粒度和成分直接影响附着力和手感。
核心技术指标
需与烫印温度匹配(通常 130-180℃),熔点过低易提前碳化(如<120℃),过高则黏合不牢(如>200℃)。
典型配方:EVA(乙烯 - 醋酸乙烯共聚物)熔点约 90-110℃,适合低温烫印;PA(聚酰胺)熔点 130-150℃,附着力更强但成本高。
粒径通常 50-150μm,颗粒均匀(粒径偏差<±10%)可确保黏合均匀,避免局部脱落或手感粗糙。
超细粉(<30μm)适合精细图案,但需更高涂布精度,易堵塞抖粉机筛网。
优质热熔粉需形成柔韧薄膜,耐水洗 50 次以上(GB/T 8629-2017 标准),且手感干爽不黏腻(硬度<80 Shore A)。
环保要求:无卤素、可通过 EN 71-3(玩具安全标准),适用于儿童服饰。
烫画效果并非单一材料决定,而是三者的协同结果:
高端场景:进口颜料墨水 + PET 透明膜(75μm) + PA 热熔粉(100μm),适合高弹面料,色彩持久且手感柔软。
性价比场景:国产染料墨水 + TPU 膜(50μm) + EVA 热熔粉(80μm),适用于普通棉质 T 恤,成本降低 30% 但耐洗性略弱。